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深处的忧虑:中国经济的30年成功与当下抉择(上)

倪刃 黑噪音 2023-11-23

1992年至今的一些主要国家人均GDP(购买力平价计算)增长曲线对比。从上到下依次是:美国、欧元区、日本、中国、印度。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从上图能看出来,中国在过去30年,确实创造了巨大的的经济奇迹。虽然日本、韩国等后发国家也有过类似的高增长经验,但以中国的人口体量和70年代末的贫困落后程度,这30年仍然令人惊叹。因为人均GDP更能体现经济发展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故我只选择了人均GDP数据。

80后与90后、00后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代尾巴。我们经历过吃肉、蛋、奶的困难,经历过搞一本书来看的不易,也经历过幼时买不起衣服的窘困。虽然相比前辈,80后算是“掉进了蜜罐”,但物质匮乏的最后一丝“余威”,依然让我们心有余悸。

人类很健忘,所以人们总有一种错觉:当下生活的舒适,是应当的或者说先天存在的,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但历史深处的忧虑(借用下刘瑜老师的书名),总是会以某种残酷的方式凸显于某个时刻。就像Covid-19大流行,一夜之间人们才能意识到,原来正常的生活是有可能被打破的。就像美国大萧条来临的前一天,人们仍然以为股市能继续带来疯狂的收益。

保持记忆和焦虑、保持思考与清醒,才能尽量避免做一个只能被时代洪流所控制的人。


1992年:

圈儿

1992年,那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儿。我一直不觉得“发展是硬道理”是最振聋发聩的声音(这句话主要属于政策的转向),而是老人这句话:
搜狐视频截图。
要发达起来了,穷了几千年了,是时候了,不能再等了!”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心头一震,甚至有种想哭的冲动。穷了几千年了——这难道不震撼吗?这是关于中国人命运的一个残酷总结,以及对改变命运的呐喊和呼吁。是时候了,是的,当时日本、韩国、台湾、泰国,经济发展都远超中国,同样作为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却还处于赤贫阶段——二战后的世界经济高增长机遇,中国因为自己的原因完全错过了。为什么是时候了?80年代和90年代,将会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最后一班车,如果错过,中国现在就仍然是阿富汗、乌干达这样的国家。

我小时候听了太多农村一家人只能穿一条裤子、吃顿白面就算过年的故事,那样的日子,该终结了。导弹不能用来当饭吃,国家强必须同时转化成民众生活的幸福,发展才有意义。

南海边的圈儿,画出的不是一块地方,而是强烈的反思、革新的信念,以及立刻行动起来的急迫感。停止意识形态的争论,开始鼓励人们办工厂、开公司。打开国门、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允许处于赤贫的农民们,去南方开办的那些工厂打工。

自由——经济的发展需要自由。人的天性就是自私的,只有允许人们自由地逐利、允许人们自私地拥有财产,社会才有动力发展

然而在此之前,为了搞清楚这个基本的问题,就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牺牲了几代人的生活甚至生命。

所以,“不能再等了”。

2001年:

世贸组织

我小时候,不太理解加入什么世贸组织为什么那么重要。我以为每天能吃到更多的零食,每学期都能有更新款的衣服,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情。我以为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都是世界的自然规律。殊不知,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另外一些国家(如伊拉克),感受到的可能是生活的明显倒退。

你所感受到的时代变化,很可能只是来自顶层决策的偶然因素促成的。

加入世贸组织代表了对进一步自由化和扩大市场准入的承诺,中国经济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是以此为起点。恰好这个时候重叠了来自西方的互联网革命,欧美世界的快速经济增长,也提高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2001年起中国出口激增,外资流入大幅增加。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9年间,中国的出口额从2660亿美元增长到超过2.5万亿美元。同样,外国直接投资 (FDI) 流入量达到创纪录水平,到 2019 年累计 FDI 超过 2.1 万亿美元。
1992年至今的中国出口贸易总额发展曲线。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加入世贸组织,主因当然是美国和西方对中国的接纳。虽然西方始终质疑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否纯粹,但克林顿及之后的美国领导人一直坚信,将中国接纳入世界贸易体系,是对美国和世界都有好处的事情。

不一定要说谢谢美国或者西方,但至少需要肯定这其中的因果关系:美国的中国政策转向,是2001年之后中国成功的最大外部因素。不能因为现在两国关系因为竞争而出现倒退,就把美国看作十恶不赦的坏蛋。
至于成功的内部因素,就是那些每天在流水线上工作14个小时但几乎无休息的农民工,是那些日夜孜孜不倦学习西方技术并为己所用的科研技术人员,是那些勇于创新并懂得回馈社会的企业家。


2008年后:

技术转移与升级、互联网

2008年的奥运会,影响力不可低估。

在这之前,中国对西方人来说只是一个极其神秘的东方共产主义国家,有想法和勇气到中国看一看的西方人和投资者,仍然属于极少数。但2008之后,这个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这个阶段,跨国公司开始寻求进入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其中蕴含的好处是,这些公司经常向中国同行转让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知识,促进各行业的技术升级。这让中国人在短时间内学会了大量的工业技术,培养了一大批工程师,从而带动整个制造行业不断扩大规模和升级。

汽车行业作为典型,见证了外国汽车制造商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的进程。这些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实现了生产本地化,还实现了尖端汽车技术的转让。中国现在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这一壮举也要部分归功于其在世贸组织推动下的技术进步。
2001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行业发展明显。数据来源:21财经。
今日,中国人也不一定要谢谢西方,但还是要肯定这样一个因果关系:没有西方的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就没有中国制造后来的强大。如果总认为中国现在的工业技术和齐全的工业门类都是靠自己研究出来的,或者自己凭空建个厂家就能生产,就真的需要去多看看书和资料了。

当然,西方也从中获利甚多——但现在至少没必要去怨恨西方。还是那个逻辑:让竞争归于竞争,合作归于合作,不能一棒子打死西方在中国发展中扮演的角色,给他们树立一个敌人的形象——这对谁都没有任何好处。

2012后:

互联网、游戏

大约2012年之后真正兴起的互联网和游戏产业成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动机:淘宝、腾讯、微博、京东、抖音、快手、小红书、米哈游……

电商的极大发展毁誉参半,它既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实体店,但其实实体店才是社会的“毛细血管”。这种模式既促进了“曹县造汉服”、“义乌承包全世界圣诞节”这种一个小地方承包一个行业的模式,但也阻滞了小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游戏产业则无法创造大规模的就业,自身体量也始终有限……

总之,互联网和游戏产业的巨大发展,很快就走向了“零和博弈”,也就是只负责分“蛋糕”,但不负责做大蛋糕,竞争目的都是你死我活:外卖行业做大后,不断地剥削实体餐厅的利润,不仅没有促进餐饮业实质性的进步,还造成了餐饮质量的恶化……游戏行业让玩家们“氪金”,却也成为实物消费不振的原因之一,毕竟工薪族年轻人把钱花在游戏上,就意味着要缩减其他的开支……短视频的流行,造就了直播带货这类赚钱的新门道,本质却是在吸血实体产业,让财富更加集中(比如李佳琦一个人的年收入就超过93%的A股上市公司)。

总结

回望过去30年,是为了更好地看清现在:当下各种奇怪的思潮抬头,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甚至许多人开始争论“主义”,开始怀念意识形态斗争的年代,觉得那时候没有贫富差距。
另外,针对经济下滑,许多人又陷入“经济不行了是西方卡脖子造成的”这种思维。西方“卡脖子”卡的是高新技术,但中国目前主要的出口收入来源不是高新技术产业,而是中端和低端商品,这才是现实
西方卡脖子是在卡中国的未来,这是美国针对地缘政治的现实考虑。但如果把当下的经济下滑归咎为西方卡脖子,就是完全不了解中国产业结构造成的。事实上现在的出口下降,主要原因是西方的消费需求下降,是经济周期造成的。

而现在经济问题的主因,是投资者、创业者们缺乏对未来国内经济政策的信心,从而不愿意投资和扩张。是消费者手上没钱,所以不敢消费。

另一个主因,是过于依赖的房地产发动机陷入停滞之后,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绝不是什么“卡脖子”造成的。
回望这30年,中国70年代末国民经济走向崩溃的边缘。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初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西方国家也因为双赢的利益而愿意合作,中国才由穿不起裤子的赤贫,走到了现在发展中国家中上等的生活水准。这是1992年以来的一个基本脉络,如果忘记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或者搞混了因果关系,现有的一切得而复失也不是危言耸听。

毕竟,认清楚历史,才能认清楚现在。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往期推荐


1. 预制菜要进校园了,那欧洲人吃不吃预制菜?

2既然迟早尝试,为何不在此刻?

3. 加泰罗尼亚民族日:当荣耀变为毒药

4.从欧洲人的亲子关系谈谈“松弛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